黑龙江七成以上奶农亏损
政府紧急救市保产业生存与发展
本网讯(记者刘伟霖)年初以来,黑龙江省奶业生产形势严峻,乳品企业产品严重积压,生鲜奶平均收购价格低于饲养成本,奶牛养殖户亏损面达75%左右,奶牛单产水平开始下降。为保全省乳业稳定、健康发展,全省陆续推出多项救市政策措施。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调查显示,目前,全省生鲜奶平均价格为1.95元/公斤,同比下降了27%,而当地规模场生鲜乳生产成本为2.4元/公斤,散养户为2.18元/公斤,奶牛养殖户亏损面达75%左右,养殖户均在艰难维持。该省奶牛平均单产为5吨,目前饲养一头单产5吨的奶牛平均亏损1050元,继续发展下去,今年全省奶农将出现整体亏损,养奶牛的收入在该省农民人均收入的构成中高达134元。与此同时,全省乳品企业产品积压严重,大包粉积压总量达到4万吨。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经营困难。
奶农养殖效益大幅下滑引发的连锁反映已经开始出现,一季度全省奶牛存栏221.8万头,与去年末比仅增长0.3%,出现了30年来未有的低于8%自然增长率的现象。为降低成本,奶农减少对奶牛的饲养投入,造成奶牛单产水平下降,平均每头奶牛产奶量已由去年的16.7公斤/天下降到15公斤/天,由此推算今年全省奶牛单产水平将低于5吨。部分奶牛大县出现淘杀奶牛现象。3月10日以来,全国鲜奶第一大县双城市每天淘汰奶牛200头左右,是正常淘汰量的两倍。目前一头单产5吨的成母奶价格仅5千元左右,是去年的一半,而且有价无市。
针对目前乳业的困境,全省陆续启动多项救市政策措施。首先是千方百计保护奶牛生产能力,全省将为优质后备奶牛饲养提供补贴,拟按每头母牛500元的标准对养殖户进行补助,同时研究制定对规模养殖企业和奶农合作组织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还将出台奖励支持奶牛大县政策,用于支持奶牛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投入2.65亿元资金,继续执行全混日粮、青黄贮、防疫灭病和良种繁育等有效措施。
在贷款支持方面,金融部门将加大对养殖企业和奶牛户的扶持,增加贷款投放,将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同时,政府考虑对养殖贷款进行贴息。此外,全省将拿出资金,继续推广奶牛保险,今年预计实现50万头,最大限度地缓解企业和奶牛户的压力,降低风险。
原料奶生产收购方面,全省将以县为单位建立原料奶收购价格协调机制,政府参与价格制定,对市场价格进行干预,并定期公布最低交易价格。同时,抓紧研究完善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出台交易参考价格办法,并确定实行政府主导交易参考价格的市、县。三年内,全省规划建设3500个标准化、规划化奶站。今年,财政将出资1.08亿元,用于补贴1000个奶站建设。为确保生鲜乳收购公平公正、优质优价,将加快推进生鲜乳收购第三方监测体系建设,配备快速检测车,实施生鲜乳收购价格补贴。
农业产业化资金向有实力、有规模的乳品企业倾斜,鼓励龙江乳业走向全国。企业进行原料奶收购,政府考虑实施建立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政策。政府还将对大型乳品加工企业新增加工能力部分储备的奶粉予以补助。同时,向乳品企业发放营销补助,引导企业拓宽乳品营销渠道,鼓励开拓省外市场。
在市场方面,鼓励各类食品生产企业加大对生鲜乳的使用量;启动学生奶推广试点,研究学生奶饮用计划。加快促进乳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在适当时机向社会低保人群发放牛奶消费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