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苏沛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大学生村官徐华和他的团队正在对即将上线的“农易搜”进行测试。目前项目搜索部分已经全部完成,正对“农业百科”、“农业问答”、“农业视频”等功能模块进行测试,“农易搜”全新版本将在今年5月中旬正式上线。
一、互联网成为好帮手
徐华是2007年7月作为全省首批大学生村官来到沛县胡寨镇草庙村工作的。到村后通过走访调研,他了解到全村蔬菜总面积达到1200余亩,人均种菜0.6亩,蔬菜生产让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但村民也经常面对“卖菜难”。通过分析,徐华发现全村蔬菜的销售模式过于传统单一,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全面、不及时是造成农民丰产不丰收的主要原因。
徐华把草庙村历年来长茄等蔬菜的价格行情和销量行情做成数据库,以波形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村里预测和把握市场行情,并通过“阿里巴巴”等网站打开了销路。
二、网络的“搜索效益”
草庙村党总支书记秦真岭是村蔬菜营销协会的会长,秦书记说徐华搞的这个“高科技”这两年可是帮了大忙。“去年4月份,徐华和村民们搜索到齐齐哈尔王老板的求购信息。联系后,王老板一个月从村里收购了3万公斤长茄,收购价每斤高出正常价0.15元,村民多收入了9000元。”
最让秦书记高兴的是,互联网把困扰草庙村多年的小茄子销售难题给解决了:“还是通过搜索信息,我们联系上了温州的章老板,他专门收购小茄子用于腌制。现在两个月出货5万公斤,而且每公斤还高出市场价0.4元,‘次品’茄子也卖了个好价钱,亩均增收1000多元。”
三、打造“农民专用百度”
网络销售的成功给了徐华信心,2008年5月,他创办了“农易搜”。“农易搜”的定位是“专业农业搜索引擎”,通过实时搜索互联网,聚合大量信息,帮助农民筛选,正确把握及预测市场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产品产销不对路、滞销等问题。
徐华对农产品“网上叫卖”并不满足,准备升级并推广“农易搜”,把“农易搜”的服务对象从本村2000人拓展到全县100万人、甚至更多人群。去年底,这一项目获得了省科技厅立项支持,进入省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行列,并得到50万元扶持资金。利用这些资金,徐华扩容了服务器,增加了电脑平台。
目前,“农易搜”团队已经做了3年到5年的发展规划,下一步将宣传推广“农易搜”,构建从农副产品生产到销售再到消费的整个体系。徐华说,他有信心做出一个全国最大的“搜索+门户”专业型的农业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