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聚焦三农
曲靖市:城镇添绿农民增收
发布日期:2017/3/28 
 

  本报记者 谭雅竹/文 唐云川/图

  繁茂山林变身“绿色银行”

  曲靖市林业用地面积228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2.5%。截至去年底,全市森林蓄积量达5110万立方米,林业产值达74亿元,森林覆盖率达46%,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以此为基础,曲靖市充分发挥林业在精准扶贫中的特殊重要作用,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加强对定点帮扶地区的倾斜支持,不断提高林业扶贫的精度和准度。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曲靖市林业局认真编制了精准扶贫生态保护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相应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林业脱贫攻坚工作。

  沾益区大坡乡河勺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经过认真调查摸底,当地在脱贫攻坚中决定以发展特色经济林为突破口,为全村贫困群众免费发放了8600株核桃树,建档立卡贫困户袁治合也种植起了50株核桃苗。“过去想发展没有门路,现在发展林业收入不错,除了核桃外我还打算再搞点果树种植。“68岁的袁治合脱贫致富的劲头越来越足了。

  坚持走“生态+扶贫”相结合的道路,曲靖市把林业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建设紧密结合,以贫困地区自身特点出发,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兼具的退耕还林项目,全力推进林业扶贫。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补偿范围、补偿标准,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范围、补助政策,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的贴息对象、范围、贴息期限等,切实加大林业扶贫扶持力度。

  目前,曲靖市共扶持培育47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05个,合作经营面积16万亩。对于这些新型合作组织和大户,全市鼓励其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林地、劳力等形式入股,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充分带动林农就地创收,让贫困人口增收。体制机制的创新,让林业扶贫走上了良性轨道。

  要提高农民的创收能力,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动林业扶贫上质量、上水平、增效益。曲靖市加强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从业素质,增强其有效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增强扶贫地区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

  繁茂山林变身“绿色银行”,增绿与增收同步推进。通过生态扶贫、产业扶贫与政策扶贫相结合,在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的同时,全市贫困群众收入也不断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每逢假日或周末,师宗县武隆镇小法块村就十分热闹。在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该村依托菌子山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如今家家户户收入增加,曾经贫困的村庄渐渐变了样。

  在脱贫攻坚中,曲靖市林业部门还进一步发挥林业扶贫的独特作用,抓生态实现长效扶贫,抓产业实现就地扶贫,抓项目实现精准扶贫。在具体实践中,该市创新思路,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除发展林果产业、林下产业外,还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让贫困地区的群众依托良好生态走上致富路。

  随着林业扶贫的推进,富裕的不仅仅是口袋,更改变了贫困地区群众千百年来的生活习惯,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在村庄生根发芽。近段时间,沾益区大坡乡的余桥生一家享受着生活便捷,自从去年4月装了太阳能后,做饭省事了,洗澡也更加方便了。

  进入新的一年,曲靖市以更大的力度,更坚定的决心实施林业扶贫。全市将充分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落实生态保护员管理制度,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造林项目、森林资源管护、产业发展等林业重大项目的政策倾斜。让山区群众走上“不砍树也能致富”、“不出山也能致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在生态脱贫工作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到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脆弱地区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林业产值达130亿元,把曲靖建设成全省生态文明排头兵。

  为实现这一目标,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全市林业系统将重点抓好造林绿化力度,大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着力构筑珠江源头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夯实全市森林资源总量;加强天然林资源管护,全面落实好1169.36万亩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兑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通过发展林果、林药、林菌、林禽、林畜等,构造企业带农户、农户带农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探索“不砍树也致富”的路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以森林、湿地、野生动物等资源为依托,发展森林生态观光、森林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村等产品,带动林区贫困农民脱贫增收等。

 
邮箱: nongyou1996@126.com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区营口路1号
电话:0631-5626025 5626026  
鲁ICP备05011157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