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晓蓉) 近年来,泸西县坚持“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切实抓紧抓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核桃面积17万余亩,投产面积28000余亩,预计产量1400吨,产值4200万元以上。
“既然要种,就要保质保量地种好。”在推动产业发展的探索中,泸西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规划发展核桃种植。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南盘江片区发展美国山核桃种植,在坝区乡镇发展良种泡核桃。积极推广“选一块好地、挖一个大塘、施一担农家肥、栽一株合格苗、浇一担定根水、盖一块地膜、一个防护篾笼、一年一抚育”的“八个一”技术标准,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核桃。
注重规模化发展、品质上提升。通过集中连片发展,建设示范基地的方式,带动群众发展核桃种植。2016年,泸西县将南盘江地区干热河谷气候优势与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投资299万元,在大中寨林场小秧田座落建设薄壳山核桃良种繁育基地300亩,为盘江地区群众增收致富打牢基础。与此同时,全县先后投入核桃提质增效项目资金225万元,采取品种改良、树干涂白、补植抚育管护、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培训等措施开展核桃提质增效1.5万亩,有效提高核桃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既要种得好,也要卖得好。为有效拓展市场,泸西县以“合作社+农户”抱团闯市场。金马镇山口村委会所得村小组2012年成立了泸西县金源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基地适时组织种植户开展核桃栽植、施肥、嫁接、修剪、果品采摘、病虫害防治、果品初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培训,做到集中培训、统一购肥购药、统防统治核桃病虫害。2013年合作社注册“核新粒亮”果品商标,定制了统一的包装,对所有核桃产品实现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品牌影响力在逐步扩大。随着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群众的致富路径也日益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