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5日举行的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全委会议上,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罗葱蒜研究会等2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乡北郎中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21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10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被评为2007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北京市延庆县香营乡后所屯村于海霞等220位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基层科普工作者被评为2007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对这些先进单位和带头人的奖补资金总额从2006年的5000万元增加为2007年的1亿元,新增奖补资金全部用于中西部地区。 据介绍,评出的这些先进单位和带头人,扎根农村,服务农民,长期开展农业新品种和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普及科技知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主席韩启德表示,2008年将加大科普惠农兴村工作力度,加强对受表彰单位和带头人的指导、监督,确保奖补资金的合理使用,引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据了解,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2006年由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联合启动的,已成为中国科协农村科普工作的一面旗帜,该计划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对农村科普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图书资料、专用设备和展品展具、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培训讲座等,社会反响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