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聚焦三农
“家电下乡”,冷热之中寻良方
发布日期:2009/3/27 
 
“家电下乡”,被誉为2009年的第一股暖流。
总数4.8亿台,累计可拉动消费9200亿元的家电下乡产品自今年以来逐步在全国农村推广,政策支持的力度和广度今非昔比。对于惠农惠企的“家电下乡”,各级政府和相关产业投入
了很大的热情,期冀在温暖农村消费市场的同时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谋福祉。
但是,“家电下乡”在推行过程中却惹来一些争议,甚至于在很多地区遭遇冷场。是政策设计有待商榷?是执行环节出了问题?还是服务链条配合不当?……带着此疑问,记者远赴重庆大足,和企业座谈,与农民朋友交心,了解手机下乡和电脑下乡这两大关系通信业下乡项目的市场接受度和推进情况。
调查
家电下乡的两个不能承受
大足,因石刻而得名,世代百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翻耕、点种、问苗施肥,或许她也因此而名“大足”。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稳定繁荣的发展势头使大足成功列入重庆市统筹城乡信息化试点区县。在这样一个拥有着80万农民朋友、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对通信服务也有明确需求的地方,“手机下乡”、“电脑下乡”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待遇呢?
农民不能承受之价格与配套服务
“我一个月收入也就不到千把块,让我去买个电脑那是不可能的,手机嘛,一百来块的还可以。”在大足县城,我们碰到了一位背着竹篓的老农,他从儿子那里听说了“家电下乡”这个政策,“政策是好,要再便宜点就好了嘛。”在我们访问的大部分农民朋友中,只有少数居住在镇上、人均月收入能过千元的人对使用电脑有明确的需求,而对“手机下乡”普遍的想法就是价格不吸引人。
据大足县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月15日,全县已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58台(部),销售额突破120万元,农户直接受益15万元。其中彩电销售340台,洗衣机销售285台,冰箱销售226台,而手机仅销售了7部。“电脑下乡”因为刚实施不久,暂无具体数据。
在中国电信大足分公司的营业厅,记者和一位在柜台办理业务的陈先生有了短暂交流。陈先生在教育战线工作,对家电下乡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他告诉记者,家电下乡一定要充分了解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也就是从他们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拿手机为例,现在去买一个普通低价手机只需200多元钱,甚至于还可以讲讲价。购买一个指定的家电下乡的手机可以补贴13%,也就是便宜20元左右,办理补贴手续还麻烦。买500元以上价位的手机可以省100元以上,但有多少对基本通话有需求的农民会去买一个贵300元的手机呢?陈先生还提出一个问题,现在家电下乡的产品价格没有浮动机制,一旦定价,半年一载都不会变化,像手机这样的数码产品更新换代快,说不定今天买,明天就跌价,这样很容易给对价格极其敏感的农民朋友的消费心理造成伤害。
宝顶镇古林村二组的邓帮云告诉记者,手机买了是要用,用起来要便宜、好用才要得,希望电信公司再加大点优惠,服务也丰富些嘛。“我家里是想装电脑,让儿子也学习学习,但现在上网一年包月就要600多元,还是有点儿贵。”一位村民跟记者说。
企业不能承受之成本与推进模式
“网络升级改造的线路投资和设备投资是我们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中国电信重庆大足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扫除移动网络的盲点,新建一个基站需要150万元,虽然共建共享解决了一部分,但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不能满足偏远农村的覆盖问题。手机下乡要跟进后续的网络服务,不然手机就是个摆设。对于配合电脑下乡的宽带下乡,大足分公司也进行了评估,目前宽带进村受到用户线质量和长度的限制,传统的传输网络年月已久,铜缆老化比较严重,局房到用户端理论上可以达到3公里,但现在已经实现不了。使用光纤方式的话人均每户投入成本上千元,用户也不集中,往往投入几十万元也只能发展十几个用户,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沉重的成本负担。
投入成本高,用户的使用成本就无法降下来,这是目前手机下乡和宽带下乡的瓶颈之一。除此之外,依据农村消费能力和特征,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去推进也是大足分公司考虑的问题。有一些中标家电下乡的电脑供货商正在和市公司谈判,其一是价格,其二就是推进模式,要让农民朋友承受得起,而且要物有所用。去年上半年,大足分公司实施了“PC+宽带”的捆绑销售模式,用户可以分期付款,总计24个月,月供200~300元,这种模式很受农民朋友欢迎,4个月的时间销售了600多台电脑。遗憾的是,分期付款的方式还不能享受家电下乡补贴。
“资源到位,模式合理,降低门槛,服务跟上,家电下乡还是大有空间的,但是现在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今年公司投入了190万元用于宽带网络建设,我们希望能出成效。下一步还要降低农村使用通信服务的门槛,多推几档固话+手机融合优惠业务,多推样式新颖、质量上乘的手机,让村民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大足分公司的一位副总告诉记者,“总之,对于家电下乡,我们要保持一个冷静的乐观态度。”
记者随笔
因地制宜·共惠共赢
“家电下乡”在大足的推进情况只是一个缩影,但其中“冷热”也代表了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家电下乡的“温度”。
带着乡亲们的心声与基层企业的思虑,记者采访了中国电信重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和业内长期跟踪研究家电下乡的经济学家作了深入交流。作为家电下乡中标渠道企业,中国电信重庆公司高度重视家电下乡的健康推进:“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拿出我们的诚意和具体举措来,真心服务农民,积极培育农村市场,家电下乡是大有可为的!”
哪里可为?要创造什么条件?怎么保证执行不走样,效果不参半?一项旨在支农惠农的政策,首先就要保证紧密贴近农民朋友的需求,了解他们的消费特征,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的产品,而不是简单地定位于低价、库存。一位业内专家表示,要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农业形态、不同消费水平农民朋友对家电下乡产品的需求,降低农民的消费支出成本,充实后续的服务内涵,让农民“用得上,用得好。”
“家电下乡同时也要‘渠道下乡’,改变农村目前产品流通不畅的状况是目前我们正在做、也要持续做下去的工作。”大足电信分公司的管理层向我们表示,相比于国美、苏宁等一些连锁卖场及其他社会渠道,中国电信在农村市场具有明显的渠道优势,遍及乡村的信息服务站、代办点和统包点都是中国电信的服务窗口。目前,大足已建成22个专门针对农村用户办理电信业务的百事通店,今年还要扩大到30个。记者在大足中敖镇的一家百事通店看到,短短5分钟,就有4位用户过来办理相关业务,方便快捷。大足电信的员工说,百事通店将成为我们推进家电下乡最重要的渠道之一,让农民朋友买得方便,后续服务也能保证。
突破模式之囿是大多数家电下乡中标企业的呼声。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差异化特征非常明显,家电下乡不可能一种模式硬往下推,需要因地制宜。用一位农村基层干部的话说,只要是农民能真正受益的,企业乐于推进的,效果明显的家电下乡模式,政府就要支持。针对集中的用户需求,大足县科委、电信公司在邮亭镇进行了农村信息化的综合试点,政府投入专项资金,把光纤连接到每个村,这对于下一步推进手机下乡、电脑下乡和宽带下乡都将是极好的共赢模式。
纵览以上,作为通信企业来说,农村用户需求洞察和市场研究、适销对路的家电下乡产品和服务开发、符合农村地域特色的渠道建设,以及协同高效、因地制宜的推进模式将是他们要努力的方向。借用某省级电信公司老总的一句话:光想着赚钱,而不是为农民朋友服务,期望只会落空;有志于农村市场的企业眼光应该远大一些,潜心培育农村需求,只要定位准,建立端到端的完整的服务体系,那么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
 
邮箱: nongyou1996@126.com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区营口路1号
电话:0631-5626025 5626026  
鲁ICP备05011157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