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3日,CNNIC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达到60.8%,大大超过我国整体网民的增长速度(41.9%)。农村网民增长这么快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全面的探究。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信息化问题高度重视,2007年首次将互联网列入电信普遍服务目标,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乡乡能上网”。在2008年10月1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在这些大政方针指引下,全国各级政府都积极响应。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全国99.6%的行政村和91.7%的自然村已开通电话线路,除西藏、甘肃、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已实现“乡乡能上网”。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还组织大型IT企业从设备和技术方面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培训教室和信息服务站,赠送电脑和信息大篷车,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所有这些措施使得农村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加强,不但为农村网民增长打下了基础,而且将会使农村互联网保持持久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宁夏自治区在农村信息化工作推广应用中已经凝练出一套农村信息化工作模式,包括整合网络资源、服务资源和信息资源,把信息送到农民家门口等,被称为“宁夏经验”。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联系部分省市、落实和推动宁夏经验推广工作,得到了当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农村信息化进程。
此外,2006年启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得我国许多农村实现了宽带上网,方便了农民获取信息和接受教育。该工程的带动效应已在2008年全面显现。而在互联网接入方面,我国各地电信部门也对农村的上网资费给予了较大幅度的优惠,并为农民上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农村经济状况较好的一些家庭也购买了电脑(多是为了子女),使得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的电脑拥有量逐步上升。这些因素都激发和带动了农民上网的积极性。
随着更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很多农民工纷纷进入网吧使用互联网。而农村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地开设互联网课程,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纷纷加入互联网行列。CNNIC调查数据显示,农村中小学生网民已成为农村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网民的大幅增长,使得我国网民中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互联网正在不断向农村地区渗透,我国网民的城乡差距在逐渐减小。农村网民的迅速增长固然可喜,但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仍远远不够。与我国农村人口远多于城镇人口的现状相反,目前我国农村网民只占了总网民的28.4%,而我国农村人口却占了总人口的56.1%。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网民的发展空间很大,未来几年内仍将是我国网民增长的重要力量,农村当然也就会成为政府、电信、互联网企业发力的重要市场。 |